新華社合肥10月13日電(記者孔祥迎 蔡敏 王立武)黃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五絕成為享譽世界的著名旅游風景區。為著小平同志31年前的囑托 “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30多年間,黃山風景區在發展、保護、管理等方面,不斷改革、探索、創新,不僅把 “牌了打出去”了,而且正朝著創建“安徽旅游龍頭、中國景區一流、世界旅游精品”的“強牌”之路邁進,并卓有成效。
據黃山風景區管委會介紹,風景區已先后獲得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世界旅游目的地管理獎“四頂桂冠”;自2003年以來,風景區每年遞增10萬游客,旅游收入年增加1億元以上,目前年接待入境游客數已直逼30萬人次。
數字化:從“被動應付”到“主動應對”
“黃山最初打開大門迎接海內外游客時,無論是旅游接待,還是景區防火、防蟲,古建筑、古石刻保護等等,基本都是‘被動應付’式的!保玻的昵按髮W一畢業就進入黃山風景區管委會工作、如今已成為管委會黨委書記的許繼偉回憶說。
“等客上門”的被動式管理使六大游覽區發展很不平衡:北海一帶常常人滿為患,而其他景區則十分冷清;大部分游客從南門進入黃山,從而使云谷寺索道旺季時排隊等候需兩三個小時。發生擁堵時,連工作人員都難以擠進人群,游客不滿情緒可以預見。
如今,在黃山風景區管委會指揮調度中心46平方米的DLP大屏幕上,電子門禁及票務系統可以通過數字及圖表形式分類顯示每個索道票口和門票口的實時人數,一目了然。
“每當節假日游客高峰期,通過這個系統的實時數據分析及歷史資料對比,管委會可以提前預測哪些景點會出現多路游客交匯高峰,從而提前組織分流,改變了過去造成擁堵后疲于被動應付的局面!惫芪瘯畔⒅行闹魅瘟红驼f。
從DLP大屏上,記者還看到了防火隊員姜衛華正在景區慈光閣附近巡邏。梁焱告訴記者,利用GPS定位,防火員、交通協管員、治安工作人員適時位置、運動速度和軌跡都可確定,一旦發生情況,可通過電話或短信平臺指揮調度最近處的人員前往處理,從而大大提高了應對能力。GPS等高科技手段覆蓋了黃山風景區森林面積的85%,已保持連續30年無森林火災紀錄。
目前,數字化基礎網絡已在黃山風景區實現了全覆蓋,視頻監控系統也全面覆蓋了核心景區主要景點,黃山因此位列全國景區第一,榮獲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風景名勝區數字化示范基地”稱號。
![]() |